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IHS Markit显示部门研究总经理谢勤益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张翼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灵犀微光创始人兼CEO郑昱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硬件开发高级总监陈朋伟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延锋科技战略规划总监陆传华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座舱显示专家李超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涛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琼

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铁朋

编者按:11月23日下午,首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在合肥市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中国OLED产业联盟、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和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创新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聚焦柔性AMOLED产业发展的关键话题,挖掘AMOLED技术、应用的未来机遇,剖析AMOLED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梁新清:

未来柔性AMOLED将有更多市场需求

显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显示技术的进步更是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显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显示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显示方向的发展。在此,非常感谢合肥市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如这次论坛的主题“创新合作,共赢未来”一样,大家能碰撞出火花,促成产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当前,OLED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企业也在大力布局,产能不断攀升。柔性AMOLED产品由于其在产品差异化上展现出的诸多潜力,受到了各领域终端厂商的青睐,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也成为了当下终端产品突破创新的发力点之一。未来,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柔性AMOLED的快速发展将衍生出来自更多领域更加多样化的显示需求。

谢勤益:

市场对首批折叠屏手机反响积极

显示的终极目标是将真实世界通过各种显示介质还原在人们的视野中,消费者对屏幕尺寸的要求愈发多样化(变大、变小、卷曲、折叠),柔性AMOLED技术正加速推进这一目标。AMOLED面板采用了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塑胶基板可以卷和折,适用于折叠手机、AR/VR眼镜、车载屏幕等外形不常规的终端,应用场景十分广阔。

目前来看,全球市场对折叠手机的接受度高于预期水平。IHS Markit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AMOLED面板出货量首次超越了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显示屏;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等第一批次的折叠屏手机出货情况和销售情况也比想象中乐观。

业界正在积极推进AMOLED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谷歌、苹果基于AMOLED自发光的特性,尝试推广黑色显示背景,这不光有助于减少光对眼睛的刺激,更大幅度地降低了屏幕的功耗,对AMOLED的长期发展有所帮助;AMOLED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此外,与传统液晶屏幕相比,AMOLED帮助下游厂商在折叠、盖板、触控等部件方面做出更多突破,将更多芯片器件(传感器)与AMOLED面板整合。

然而,留给AMOLED的挑战还有很多,一是随着终端产品应用的多样化,每家面板厂商对模板、组件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二是玻璃盖板和塑胶盖板究竟哪个更好,还需要厂商在厚度和强度之间做取舍。三是芯片器件和面板的整合难度较大,需要将芯片器件整合到面板的封装层里。四是如何将摄像头彻底隐藏在屏下,进而提升屏占比,成为业界需要突破的关卡。

张翼:

腕上设备是柔性屏主要的应用市场

目前在AR眼镜、腕上设备、智能服饰等领域都有了柔性显示屏。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智能穿戴已经是排在手机之后的第二大柔性屏应用市场。腕上设备是整个智能穿戴市场最主流的产品,随着柔性AMOLED的发展,三星在2014年首先在手环上导入了柔性AMOLED屏,2014年苹果发布的第一代智能手表就使用了柔性AMOLED显示屏,直到现在都一直使用柔性AMOLED显示屏。柔性AMOLED在腕上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比之前的硬屏,柔性屏主要有四大优点:美观、更轻薄、穿戴更舒适、显示面积更大。然而,柔性显示还需要解决一些瓶颈。首先,当前的穿戴产品还是以固定形态为主,未来的产品是向可弯折、可拉伸的形态去演进。终极的形态将做成可拉伸的状态,通过可拉伸的方式,把屏幕覆盖到一个球面上,这样可以从正面做到全面显示,完全没有黑边的效果。其次,现在柔性屏边框大概有2毫米的宽度,未来可能做到1毫米甚至更低,从而提升整个产品的外观表现。再次,是续航能力问题,续航能力是可穿戴产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最后是成本问题,高成本会阻碍打开市场。

郑昱:

Micro-LED是下一代AR眼镜的理想图像源

增强现实(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从虚拟现实到交互运算,AR技术融合了光学、仪器、物理、材料等多个研究领域,将虚拟信息(物体、图片、视频、声音等)与现实环境叠加,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自然流畅的交互方式,构建一个全面丰富的现实世界。随着AR技术日趋成熟,Google、苹果、微软、facebook等各大科技巨头均已在此领域布局。AR产品将在3年内改变生产、办公方式,在5年内走入人们的生活。

光波导是消费级AR眼镜唯一的显示方案。采用一块方形棱镜,在其中嵌入半透半反的反射面,通过反射微投影仪投影出的图像,可实现显示功能。然而,由于AR眼镜不具备正常眼镜产品形态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场景。而光波导技术,利用波导镜片的光路折叠技术,将原本与视场角成正比的镜片厚度压缩到2mm以内,实现接近正常眼镜的产品形态。根据扩瞳技术的不同类型,可分为阵列光波导和光栅波导。光波导技术能够突破AR显示的体积限制。

MicroLED是一种新兴的平板微显示技术,元器件由微米制程的单色或复色LED元器件组成,是一种由自放光体作为单独像素的高效显示器件。与传统的LCOS、LCD、DLP等相比,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延迟、高效率等特点。同时其环境适应性也优于OLED,是下一代AR眼镜的理想图像源。

陈朋伟:

搭载AMOLED的全息显示时代将到来

纵观移动终端的发展历程,显示技术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2007年,采用3.5英寸TFT-LCD屏幕+Touch技术的初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华为Mate X和摩托罗拉Razr2019的问世,标志了折叠手机时代的正式到来;未来将进入全息显示时代,移动终端将被重新定义,显示屏将兼具跨平台系统、丰富的操作界面、云处理和云存储、无使用限制等多种功能及特性。

全息显示的实现,不光需要芯片具有超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还需要面板在性能、形态和人体工学等方面不断进取。从性能方面来看,未来的显示基础性能将从分辨率、屏幕比例、色彩、频率、厚度、响应时间、视角等多个维度不断进化。从形态方面来看,目前的手机屏主要以挖孔屏、刘海屏为主,随着人们对多功能显示需求的不断增加,折叠屏应运而生,未来还将朝着高集成度、高屏占比的趋势不断发展,或将实现自由形态。从人体工学方面来看,最初的显示技术以实现亮度/色域/对比度等常规要求为目的,后来实现了流媒体优化,未来还将把AI+显示进行高度融合。此外,健康显示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用户的使用痛点推动了显示产业发展,相信未来的技术能尽快解决户外显示效果不尽如人意、高刷新率难以实现,以及终端产品可靠性欠佳等问题。

陆传华:

三年后座舱内显示面积将翻一番

受益于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如今汽车座舱成为众多厂商们一争高下的重要领域,新型显示、材料和感知等技术,为车内显示、控制、操作、交互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视觉体验成为了最为关键的感官体验,以视觉方式呈现信息内容的显示技术,亦成为厂商们的发力点,预计在3年后,全球单车平均屏幕面积将在2016年的水平上翻一番。

随着以柔性屏、透明屏为代表的多种物理介质的应用持续扩展,智能汽车的信息显示可以出现在车内车外几乎所有区域,典型的应用场景将包括AR抬头显示器、增强侧视镜、增强后视镜、信息娱乐、集成摄像头、音频控制、仪表板和后排座椅娱乐等。

车载屏幕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尺寸、显示、触摸和触感反馈四大方面。尺寸方面,屏幕将具有更大的面积、更宽的横纵比、更多的可显示面积和更自由的放置方式;显示方面,屏幕将着重在分辨率和像素密度(ppi)上发力,应用更有针对性的可视角度、亮度以及更丰富的屏幕形状。届时,显示屏将具有更高的柔性程度和视觉深度;触摸方面,屏幕将集合更多的可触控功能,多点触控将被广泛使用,触控响应速度也将大幅提升;触感反馈方面,屏幕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腻的触感反馈体验。

李超:

AMOLED在车载显示屏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说到座舱显示应用的发展,最初的汽车传统座舱是没有屏幕的,然后发展到有一块中控显示屏,到了功能座舱的年代,这个显示屏主要用于导航、音乐播放。近几年,智能座舱开始流行,智能座舱的典型代表至少包含液晶仪表、中控大屏、流媒体的后视镜等。短短十几年,汽车座舱变化最大的就是显示屏部分,尺寸在不断变大。背后到底是哪些力量和因素在推动显示屏的配置发生这样的变化?

第一个推动车载显示应用发展的因素是信息内容和用户需求的增长,特别是车联网的接入,相当于给整车打开了互联网的窗口,让汽车从一个传统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汽车接入车联网以后,不仅可以做车身的相关服务,也可以做娱乐方面的服务。另外,由于自动驾驶的发展,让汽车拥有的自动控制器和传感器大量增加,我们需要对这些控制器和传感器做数据监控。

第二个推动车载显示应用发展的因素是新型显示应用场景的出现。例如最近看到的特斯拉Model 3,驾驶员离开座舱以后,可以提示宠物在车内的状况。

第三个推动车载显示应用发展的因素是目前以AMOLED为主的技术取得了进步。车载显示从最早的LCD到TFT和IPS,再到LTPS IPS和AMOLED,它们解决的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即显示画质的问题,AMOLED不仅在画质上超越所有“前辈”,更打破了平面和钢性的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以后,可以让屏幕实现三维的自由曲面,这样可以在车内的更大范围内以更多的形式进行配置。

徐涛:

屏幕已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传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每次技术的进步都会推动一种媒体的诞生,未来的媒体到底如何进行融合发展,我们必须了解技术。

媒体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够吸引受众?或者在什么样的技术加持上,才能够丰富我们媒体各种各样的展现手段?是不是云对我们就一定有用,大数据对我们也一定有用?还是说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方面,和用户产生具体的化学反应,例如显示技术?

现在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在移动互联的加持下,形成网状的传播方式,信息是随处可及、无处不在的。我们进入了一种万物互联、万物皆屏的传播状态,我们和信息接触的中间介质变成各种各样的屏幕,小到手机屏幕,大到家里的电视。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处于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屏幕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今后主要的媒介形式可能还是会落实在屏幕上,依旧会通过屏幕来传递信息。未来如何用好这些屏幕,如何根据不同屏幕的性质的特点去提供相关内容,是媒体人要好好研究的。未来在媒体层面上,我们希望打通不同的屏幕,寻找更好的传播方式,要做到有用、有效和有趣。

吴琼:

显示需要与交互设计紧密结合

近几年,“创新设计思维”一直受到医学院、工程学院、艺术院校、商学院乃至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我深耕的领域是交互设计,包括用户反馈和操作体验,这都是依托于显示完成的。

设计思维为何如此关键?设计思维是以人的需求作为初始点,探讨技术的可行性,辅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三个层面的整合,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创新设计思维。2018年诞生了很多新技术,其中有不少技术还在找寻合适的应用场景,只有遵从了技术、商业和人的需求,才能称之为是合理的设计思维。

计算和显示是无处不在的。显示产业就是操作和用户体验的良好结合,行业遵从了合理的设计思维,便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交互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操作可行性。

跨屏交互为显示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包括个人终端和嵌入环境的终端的交互以及屏幕和周围环境的交互。柔性显示可以成全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使用屏幕,但仍然有很多尚未探索的应用领域。

我们从不觉得显示就是一块屏,因为显示始终要跟操作结合在一起,或者说,我们并不看重最终显示的效果,而更关心它变成柔性屏后,会带来哪些有意思的东西?显示一直致力于为社会的美好而服务,也能打通虚拟和现实的界限。

孙铁朋:

柔性面板的发展要与显示产业链步伐一致

当前,OLED已经在高端手机市场占领很大比重,未来还将持续下沉。从产能来看,未来显示设备的产能是非常大的,预计未来三年将达到1亿平方米,其中OLED的产能将能达到4000万平方米。那么,我们如何消化和应用这样的产能,又如何在整个应用中落地,值得业界思考。

业界将2019年称为折叠元年,其实说的是柔性OLED,整个产业链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预测,自2020年起,市场对柔性AMOLED的需求将超过刚性AMOLED。此外,一家独大的局面会有所改变,进而使得整个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穿戴设备是柔性AMOLED的重要应用领域。随着柔性技术的驱动,智能穿戴市场不断扩大,我们预计到2021年市场渗透率将达25%。未来,人们对穿戴设备的可容忍价位会逐渐上升,更多地关注设备的应用价值。受益于这种趋势,OLED在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尤其是柔性OLED,会越来越普及。

在折叠屏的应用方面,今年发布了几款折叠产品,包括折叠屏手机、折叠PC等。然而,受制于盖板成熟度和价格等因素,目前折叠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仍居高不下。折叠屏的发展需要和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节奏相匹配,只有折叠产品做成熟了,上游才会大批量地投资生产。

未来,柔性屏的价格一定会降下来,产业链在磨合了几年后,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预计到2023年,柔性屏的产能将能达到7000万平方米,而现在只有2000万平方米,成本降低后,应用才能够走向成熟。

刚刚到来的5G时代,对显示产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5G时代的屏幕功耗将提升,因此需要大容量电池;屏幕需要做大、做薄,在比例方面还将实现20:9,将有利于5G天线的设计。这些要求与OLED的特性恰好相符,OLED将在5G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版权声明:aysz01 发表于 2023-05-30 12:52:10。
转载请注明:柔性AMOLED创新应用论坛:携手创新合力攻坚 | 鳌游电工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